2024年,学院认真贯彻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》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》《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》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《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《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》等文件精神,坚持立德树人、以文化人、以美育人,大力推进艺术实践平台建设,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取得较好成绩。
一、完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,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
按照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》的要求,结合广西区域文化和学院实际,开设限定选修课程、任意选修课两类课程。开设了《音乐鉴赏》《美术鉴赏》《歌唱艺术》《合唱艺术》《钢琴演奏训练与鉴赏》《陶瓷鉴赏与制作》《艺术实践-非遗》《艺术实践-管乐》等课程,根据本专科学生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,重新修定了相关课程标准。结合广西传统文化、艺术的特点和学院的实际情况举办了人文大讲堂之“当代大学生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专题讲座、耿华瑞博士“归来的星光”音乐会等系列特色活动。所有学生必须修满2学分,才能颁发毕业证证书。继续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《八桂文化》课程,对教材进行了修订,对原有课程资源进行了升级和完善。
课程大类  | 
   课程类型  | 
   课程名称  | 
   教学类  | 
   总学时  | 
   学分  | 
   周学时  | 
   考试(查)  | 
   备注  | 
  
艺术教育相关课程(限定选修)  | 
   综合类  | 
   高职美育  | 
   选修一门  | 
   36  | 
   2  | 
   3  | 
   考察  | 
   面授  | 
  
钢琴演奏训练与鉴赏  | 
   36  | 
   2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混合式教学  | 
  |||
歌唱艺术  | 
   36  | 
   2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|
合唱艺术  | 
   36  | 
   2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|
广西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 | 
   36  | 
   2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|
美学与艺术史论类  | 
   艺术概论  | 
   限定选修一门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
音乐基础理论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|
中西方音乐史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|
中西方美术史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|
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| 
   音乐鉴赏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专题讲座  | 
  ||
美术鉴赏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专题讲座  | 
  |||
戏剧鉴赏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专题讲座  | 
  |||
舞蹈鉴赏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专题讲座  | 
  |||
影视鉴赏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专题讲座  | 
  |||
艺术体验和实践类  | 
   影视制作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
形体舞蹈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|
书法艺术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|
广西少数民族广场舞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面授  | 
  |||
广西民俗艺术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体验课程  | 
  |||
工艺美术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体验课程  | 
  |||
多彩的广西民间美术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体验课程  | 
  |||
东盟艺术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体验课程  | 
  |||
艺术实践  | 
   18  | 
   1  | 
   3  | 
   考查  | 
   合唱、管乐、非遗表演特色班  | 
  
表1 艺术教育相关课程设置表
二、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,提高艺术课程育人成效
以立德树人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宗旨,把握互联网+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新趋势,大力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改革,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成效。一方面,根据学校师资实际情况,引入中国大学慕课网、超星智能教学平台、智慧树在线教育等教育资源,组织学生选修网上课程,并通过“见面课”等环节加强监管;另一方面,鼓励学院熟悉互联网+教育方式的老师,开设《流行钢琴演奏》《音乐鉴赏》《八桂文化》等线上、线下结合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。在满足学生多样化艺术教育需求的同时,提高了教师线上、线下混合式教学水平和艺术教育教学质量。我校选送的合唱节目《鸿雁》《山里山外》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一等奖。“壮鼓新韵·非遗潮声——广西壮鼓非遗传承推广的先行者”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“数广集团杯”广西赛区选拔赛职教赛道金奖,10月17日,“瓷上中国·美润天青”2024年全国大学生陶艺作品展在景德镇举办,共有来自中国美术学院、清华大学、景德镇陶瓷大学、南京艺术学院等全国各高校的投稿作品1222件,最终遴选出70件绘画类作品。我校曹现果老师指导,2023级学生李慧创作的绘画作品《鸟·舞》作为广西唯一一所职业本科院校入选。

绘画作品《鸟·舞》(曹现果/摄)
三、打造艺术体验实践平台,提升学生艺术修养

第二届“非遗展演”活动演出人员与嘉宾合影(南职融媒/摄)
四、整合校内外资源,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
校内由人文教育学院与团委、党委宣传部、学生工作处相互配合,负责全校艺术教育、教学工作。对外则加强与广西民族博物馆、广西民族大学、广西艺术学院、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、南宁博物馆等单位的沟通和联系,聘请知名专家、行业精英作为兼职教师,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。按照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》的要求,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,在职称评定、教师培训、评优中平等对待公共艺术课教师,激发艺术教育教师积极性。按照生均5元的标准设立公共艺术教育专项经费5万元,保障相关艺术实践活动顺利进行。持续推动美育示范课程和艺术实践基地建设,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好的载体。

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许晓明为学生授课(黄文怡/摄)
通过融合校内外资源,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,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,打造艺术实践平台,培育了八狮献瑞、金龙戏珠、马山会鼓、安塞腰鼓、天琴演奏、三声部民歌、民族服装走秀等系列品牌节目,让学生在学校相关课程的学习实践中,了解、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,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,提升审美品位,提高人文素养;发展形象思维能力,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;提高感受美、表现美、鉴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人文教育学院
2024年11月18日